首页 儒道读书人 书架
设置 报错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四百六十六章 下民易虐,上天难欺(2 / 2)
上一页 书页/目录 下一章

齐山知府文胆开裂,张口喷出一道鲜血洒在案桌之上。

“圣人恕罪!圣人饶命!下官知罪了!是下官贪得无厌,下官该死!”

齐山知府“扑通”一声跪在地上,朝着圣院方向不断磕头。

然而并没有任何人回应他。

“砰!砰!砰!”

齐山知府好像是入魔一般,脑袋将地面砸出一个窟窿,最终头破血流,倒在地上,满脸不甘的毙命。

并非是圣人不愿意手下留情,而是齐山知府长年累积贪了太多,唯有圣罚。

…………

楚国某个州衙。

此时的州牧正在和一群官员商议,忽听天降圣音,所有人纷纷起立,朝着圣院方向作揖下拜。

许多官员面露喜色,天降圣音的出现多半都是人族进步之兆,整个人族已经两百多年没有出天降圣音了,如何不让在场众人惊喜?

然而在听完天降圣音的内容以后,许多官员的表情都变得严肃起来,而少数人则是死死咬着牙齿,嘴角流出鲜血。

州牧无奈叹了口气,朝着圣院方向作揖:“下官十年寒窗苦读,有幸中得榜眼,任职州牧,兢兢业业,励精图治,然经不住同僚贿赂,贪赃枉法,中饱私囊,愧待子民,下官即日向朝廷上书请罪,散尽家财,归田还乡。”

说完这句话后,州牧摘下了自己的乌纱帽。

“下官有罪,下官也情愿辞官谢罪。”

“在下枉读圣贤之书,愧对众圣教诲。”

“我有罪!我罪不容恕啊!”

随后也有一些官吏摘下乌纱帽放在案上,退出了大厅。

其他官员则是全然相反,他们的文胆被天降圣音洗涤变得无比清澈透亮,个别官员更是隐隐有突破的迹象,纷纷大喜。

“多谢圣人相助,我等必然为民分忧,鞠躬尽瘁。”

“下官必不负朝廷所托,为百姓谋福。”

…………

梁国境内,某个偏僻的小县之中。

这里是清河县,地处偏僻,经济穷困,县里多数都是穷困人家。

即便是县令的官服,也都是缝缝补补,打着各种补丁。

此时的清河县令正在批阅公文,脸上尽显疲惫之色。

忽然天降圣音,如雷贯耳,引发文胆震动。

清河县令只觉得有醍醐灌顶一般,自己的文胆力量猛然倍增,才气力量增强,原本是七品进士的修为,一下就突破瓶颈,晋升成为了六品翰林。

这让清河县令精神一振,无比的欣喜,朝着圣院方向作揖道:“多谢圣人相助,包某一定会与清河县的百姓共同进退,在任期间若是不能让百姓们过上好日子,不能让百姓们在逢年过节的时候吃上一顿肉,便不要了这颗戴着乌纱帽的头,此誓立于文胆,望众圣明鉴。”

说完以后,清河县令的文胆散发出了强烈的力量,一扫疲惫之感,让清河县令以更好的状态投入了工作当中。

…………

自圣院天降圣音以后,人族诸国各地的官衙之内,有的官员因此暴毙,有的官员集体辞官,只有少数的官员在天降圣音之下获得了莫大的好处,不仅精进儒道,也因此被朝廷关注。

屏国的天封府衙门内。

冯金铭看着左右两座石碑上的文字,只觉得自己的文胆脆弱薄纸,隐隐有碎裂的可能,同时也后悔自己昔日的所作所为,对杜宁说道:“天降圣音如雷贯耳,让下官如梦初醒,悔不当初,学生今后当以杜君为榜样,视您为老师向您学习,改过自新,即便不能再做朝廷的官员,也要做一名真正的读书人,为国家和百姓肝脑涂地,以赎昔日之罪孽!”

说完以后,便向杜宁磕了三个响头。

杜宁略感欣慰,冯金铭能够如此认错,可见是深刻为自己曾经犯下的错误而后悔,读书人的行为可以骗人,但文胆是欺骗不了自己的本心。

围观的读书人见冯金铭诚心诚意道歉,一些人也就谅解了冯金铭今日的行为。

杜宁对傅书鹏说道:“烦请傅将军将冯金铭押解回京。”

“请杜君放心,此事就交给我们吧!”

傅书鹏当即一挥手,下令道:“来人啊!将冯金铭拿下,即刻押解回京。”

“得令!”

士兵立即出列,将冯金铭带走。

杜宁一拍惊堂木:“退堂!”

然后站起身来,跟随着人群一道离开。

回头看了一眼公堂的两座石碑,上面刻写着自己所写的文字,公堂大门也随之关闭。

傅书鹏将冯金铭押解进京后,众多兵马也都向京城而去。

杜宁来到大街上,屏国的读书人都向杜宁作揖下拜表示敬意。

“杜君,您今天就留下来别走了,让我们天封府好好的招待您。”

“是啊!您不仅为我们天封府惩罚了冯知府,还在公堂之上留下了十六字的警句,从此人族诸国各地衙门里的官员都要以您的警句来提醒自己,此乃千秋功绩,我们天封府理应为您建一座文牌坊,来表彰您的功绩。”

“说得好!若是为杜君建造一处文牌坊,我们天封府义不容辞!”

全场读书人和老百姓纷纷称是。

牌坊是为表彰功勋、科第、德政以及忠孝节义所立的建筑物,也称牌楼,圣林大陆称文牌坊,多见于许多大儒、文君或是半圣的出生地。

为一县立功者,建一县文牌坊。

为一国立功者,在京城建文牌坊。

为人族立功者,在圣院之前建文牌坊。

像杜宁为人族立下诸国功劳的,圣院里自然少不了表彰杜宁的文牌坊,但凡是诸国读书人看见文牌坊,都会根据文牌坊的内容知道杜宁的生平和事迹。

若是天封府为杜宁建立一座文牌坊的话,那天封府这个地方就会成为诸国的名胜,将来必然会吸引无数读书人前来观赏杜宁的文牌坊,是整个府都跟着沾光的事情,所以对于这种好事情,大家自然都无比的积极。

杜宁谢过众人好意,随即向众人告辞,却被天封府众多读书人拦截,硬是要留杜宁在天封府吃饭,以向杜宁表达感激之情。

于是杜宁便告诉大家,等他参加了京城傅家的婚礼以后,回头再来天封府做客。

众人都识破了杜宁是在婉言相拒,等傅家婚礼结束以后,杜宁必定溜之大吉,于是都要强留杜宁小住一晚。

杜宁便显露文君气势,告诉他们如果不准自己离开,那自己也就不准他们在天封府给自己立牌坊。

众人无奈,这才放杜宁离开。

上一页 书页/目录 下一章
首页书架报错推荐

报错