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 儒道读书人 书架
设置 报错 书页
A-24A+
默认
第五百五十六章 高风亮节(2 / 2)
上一页 书页/目录 下一章

就在泓轩帝下令全国改革法律以后,云国各州、府、县境内的百姓们欢呼雀跃,好像是即将过年一般高兴。

而许多世家则非常的不高兴,因为云国一旦施行《华夏新律》,将会间接性触犯到他们世家的利益,于是便有一些世家带头反对,结果所有反对的奏折刚到中书阁,就都被泓轩帝不客气的驳回。

苏州文院。

叶惊鸿的鸿雁印收到了一封来自京城的传书,在阅读完其中的内容以后,叶惊鸿脸上流露出了喜悦的笑容。

“开创杏坛圣地,革新法家思想,杜宁这小子,他已经远远超越了我……”

叶惊鸿想起就在两年多前,杜宁还是一个刚刚踏上儒道的年轻学子,也正是因为杜宁写的一首《竹石》,让叶惊鸿注意到了杜宁,在得知贤王党的官员要对杜宁不利以后,便亲自前往南平府救了杜宁一命。

转眼两年多的时间过去,杜宁被封为人族文君,成为能够探索圣道的大儒,甚至还成为了半圣之师,让更多的人敬佩,无论是对人族的功绩还是文坛上的成就都完全超越了叶惊鸿。

叶惊鸿高兴的同时也有几分心有余悸,幸好杜宁当初并未被贤王党的官吏所陷害,否则人族将会痛失一位文君,甚至痛失一位未来半圣。

叶惊鸿的心中坚信,既然杜宁能够开创出杏坛圣地,能够当上半圣彭星河的老师,那么以杜宁的资质,将来也必定能够封圣!

“只可惜未能亲眼看见杜宁开创杏坛圣地,也不曾亲眼看见他词成传世,倒是一个遗憾……”

叶惊鸿由于公务繁忙,故而没有参加杜宁的讲学传道,让叶惊鸿感到几分可惜。

因为云国苏州文院也要举办中秋文会,需要他这个院君主持大局,若不是因为实在走不开身,叶惊鸿又何尝不想前往岚州城听杜宁讲学传道?又何尝不想亲眼目睹杜宁写出传世之词呢?

叶惊鸿稍微叹了口气,然后他使用鸿雁印传书,将这个好消息传达给了南平府文院的东方雄,也让南平府的朋友们也跟着一起高兴高兴。

除了杜宁开创杏坛圣地的事情之外,在中秋文会之上,杜宁的《水调歌头》与张石松的《望月怀远》也成了诸国文坛之上热议的话题。

一首传天下诗,一首传世之词,成为了一段广为流传的佳话。

张石松在辽国文坛上发布文章,称已经收到了杜宁的回礼,虽然他并没有与杜宁见面过,却无比的仰慕杜宁的才能,他会将《水调歌头》珍藏起来,代代相传下去。

许多辽国读书人气得不行,特别是秦家和柯家的读书人,对张石松的这个行为非常的不满,张石松这么做法简直是在助长杜宁的文名。

也有一些辽国人则是称赞张石松的高风亮节,没有因为文坛相争而与杜宁结下仇恨,这样的胸襟才称得上是真正的大儒!

张石松的品德,让大多数云国读书人很是好感,也让不少云国读书人对张石松很是称赞。

因为杜宁在岚州文院开创杏坛圣地,成为杏坛之主,诸国读书人皆前来岚州游玩,一同探索杜宁的法家圣道新思想。

一时之间,岚州名扬人族,成为诸国读书人向往的读书圣地。

同时,还有许多法家读书人意识到自己曾经错误的想法,皆来岚州向杜宁赔礼道歉,并希望能够成为杜宁的学生,学习杜宁的法家圣道思想。

杜宁欣然接受了这些人的道歉,都将他们收为弟子,传授他们自己的法家思想,在岚州文院广收弟子。

上一页 书页/目录 下一章
首页书架报错推荐

报错